《内经》中的养生法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
结合四季变化的规律进行形象地论述: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复苏,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多散步,享受春天的美好气息,抒发情怀[13-14].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应赏心悦目,恬愉和平,不破坏大自然的一派勃勃生机景象,要适应春阳上升,气潜发散的特点,如果反之就会伤肝气;夏三月,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天地气交,物生以长,至夏茂盛,应早睡早起,不要因为天气炎热而抱怨,不要因为生活矛盾而烦恼,保持心情愉悦,不随意发脾气,如果反之则伤心;秋三月,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应早睡早起神气收敛,不与肃杀秋气相违逆,反之亦伤肺气;冬三月,天寒地冻,阴气盛于外,阳气伏于内,应早卧晚起,避寒保暖,作息随阳光起落,以免阳气外泄,适应调养藏气之理,逆之伤肾气。《黄帝内经》针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提出的以上养生法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为人类顺应自然提供了方便。
4 “形神兼养”是养生基本途径
在人体这个小天地中,形体和精神是养生的两个不可分的方面。《内经》论养生,非常重视人的情志活动的调节与身体健康的关系,认为仅有体魄健壮是不够的,还应有精神饱满、思想安宁、情绪稳定,这才是健康的标志[15].因此注意形体保养的同时,更要注意精神的调节,不仅要练形,而且还要练神。所以古代医家及养生家都认为:“养生莫若养性”,《内经》也明确指出:养性可以长寿。先秦时期老子说过:“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亦指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要做到养生延年抗老无病,就必须保持乐观的情绪,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涵养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志抑郁,烦躁的性格,患得患失,多悲善感,郁郁寡欢,恐惧不安的境地,就会导致机体功能失常而出现虚火内萌,气滞血瘀,阴液暗耗,形体赢瘦,病程缠绵[16].现代国内外名人都认为:“乐观者长寿。”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经过长期观察也得出“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好得多”的结论。因为人的精神情志、思维活动与脏腑的功能活动是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也说明了这一点:“恬憺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提倡形神兼养,但着重强调的是养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