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系列赛事结果相继揭晓,我院郑诗雨、张小里、房媛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创新的设计方案和出色的现场表现,一路过关斩将,先后荣获陕西省赛一等奖、西北赛区赛一等奖,最终在全国总决赛中斩获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为学校和学院赢得了荣誉。
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是由中国化工学会、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性高水平学科竞赛,是化工类专业最高级别赛事之一,被誉为 “化工学子的奥林匹克盛会”。本届竞赛以 “绿色化工、智慧制造” 为主题,吸引了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的 1000 余所高校、5000 多支团队、25000 余名师生参与。竞赛分为校级初赛、省级赛、赛区赛和全国总决赛四个阶段,赛程历时近半年,对参赛团队的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现场答辩水平均提出了极高要求。
健康学院高度重视此次竞赛,将其作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自今年 3 月竞赛启动以来,在学院的统筹部署下,老师们主动承担起指导任务,组建了由制药工程2201班姜雨欣、丁佳瑶、张忆琳、崔奕昂、陈永等 5 名学生组成的参赛团队。
备赛过程中,团队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多重挑战。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图纸绘制、报告撰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团队成员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指导老师始终陪伴在学生身边,从专业知识的讲解到实践技能的指导,从方案思路的梳理到答辩技巧的培训,都给予了团队细致入微的帮助。为了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创新性,郑老师经常与团队成员一起查阅文献、分析数据,带领大家深入探讨设计方案中的难点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展现出了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他们合理分工、密切配合,每天都在实验室和办公室里忙碌到深夜。姜雨欣同学担任团队队长,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和Aspen模拟流程设计,她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为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备赛计划;丁佳瑶同学负责PID及PFD流程图绘制;张忆琳同学在设备设计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她运用专业的绘图软件完成了一张张精准、规范的工程图纸;崔奕昂同学负责换热网络设计及报告的撰写和修改,他通过严谨的语言表达和清晰的结构安排,将团队的设计成果完整地呈现出来;陈永同学负责厂区布置图、3D厂区设计及三维配管设计。同时,5位同学在答辩环节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现场应变能力显著提升。
经过近三个月的刻苦备赛,团队最终确定了以 “年产1.2万吨二氧化氮氧化制DMSO项目” 为主题的参赛项目。
在陕西省赛中,团队凭借创新的设计方案和出色的现场答辩,从众多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成功斩获一等奖,获得了晋级西北赛区赛的资格。

在西北赛区赛中,面对来自陕西、浙江、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众多优秀团队,团队成员们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再次斩获一等奖,顺利晋级全国总决赛。



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和三等奖由各赛区评选,来自全国各赛区的500多支优秀团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为了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好成绩,郑诗雨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对答辩内容进行了反复的打磨和演练。在答辩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自信从容地介绍了项目的设计思路、创新点和应用前景,准确、流利地回答了评委提出的各种问题,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最终荣获全国二等奖。

此次竞赛获奖,不仅是对团队成员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更是对我院教学工作的认可。近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搭建学科竞赛、科研训练、实习实践等多种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机会。同时,我院也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和竞赛指导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未来,健康学院将以此次竞赛获奖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化工专业人才。同时,也希望广大学生能够以获奖团队为榜样,积极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